欢迎访问“全国职业技术技能人才提升服务平台”!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 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印发“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的通知。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扩大就业的重要举措,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推动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指引。

一、职业定义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是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等级职业资格证书是一种职业技能鉴定证明、劳动工种(岗位)操作技能证明、职业准入证明。凡考核合格者,由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颁发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实行统一编号登记管理和国家劳动部官方网站网上查询,是相关人员求职、任职、晋升、包括出国等的法律上的有效证件,可记入档案、全国通用。
  从事企业人力资源规划、 招聘与配置、 培训与开发、 绩效管理、 薪酬管理、 劳动关系管理等工作的管理人员

二、职业技能等级划分


  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为: 四级/ 中级工、 三级/高级工、 二级/ 技师、 一级/ 高级技师。

三、报考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可申报四级/ 中级工:

(1) 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4 年 (含) 以上

(2) 取得技工学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 (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或取得经评估论证、 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及以上职业学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 (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

(3) 高等院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在校生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可申报三级/ 高级工:

(1) 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四级/ 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技能等级证书) 后 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5 年 (含) 以上

(2) 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四级/ 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技能等级证书) 并具有高级技工学校、 技师学院毕业证书 (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或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四级/ 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技能等级证书) 并具有经评估论证、 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 (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

(3) 具有大学专科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 并取得本职业

或相关职业四级/ 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技能等级证书) 后 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2 年 (含) 以上

(4) 具有大学本科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学历证书 并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四级/ 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技能等级证书) 后 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1 年 (含) 以上

(5) 具有硕士及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学历证书 (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可申报二级/ 技师:

(1) 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三级/ 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技能等级证书) 后 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4 年 (含) 以上

(2) 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三级/ 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技能等级证书) 的高级技工学校、 技师学院毕业生 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3 年 (含) 以上或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预备技师证书的技师学院毕业生 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2 年 (含)

以上

(3) 具有大学本科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学历证书 并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三级/ 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技能等级证书) 后 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2 年 (含) 以上

(4) 具有硕士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学历证书 并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三级/ 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技能等级证书) 后 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1 年 (含) 以上

(5) 具有博士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学历证书 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2 年 (含) 以上

具备以下条件者 可申报一级/ 高级技师:

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二级/ 技师职业资格证书 (技能等级证书) 后 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4 年 (含) 以上


四、技术技能鉴定标准
  考试科目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 60 分 (含) 以上者为合格
  1.  监考人员、 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
  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核的监考人员与考生配比不低于1 ∶ 15且每个考场不少于 2 名监考人员综合评审委员为 3 人(含) 以上单数
  2.  鉴定时间
  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不少于 90 min专业能力考核时间不少于90 min文件筐测试时间不少于 90 min综合评审时间不少于15 min
  3. 鉴定场所设备
  标准教室或具备相应条件的会议室室内配备必要的照明设备、计算机、 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室内卫生、 光线、 通风条件良好

课程大纲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必修)
  • 35:44 第一章 人力基础知识串讲(一)
  • 36:3 人力基础知识串讲(二)
  • 19:46 人力基础知识串讲(三)-1
  • 22:9 人力基础知识串讲(三)-2
  • 39:1 人力基础知识串讲(四)
  • 39:1 人力基础知识串讲(五)-1
  • 25:37 人力基础知识串讲(五)-2
  • 40:53 人力基础知识串讲(六)
  • 23:26 人力基础知识串讲(七)-1
  • 23:26 人力基础知识串讲(七)-2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选修)
  • 40:42 绩效考核表制作(上)
  • 61:30 绩效考核表制作(中)
  • 42:55 绩效考核表制作(下)
  • 51:49 人力资源规划(一)
  • 25:34 人力资源规划(二)
  • 39:5 人力资源规划(三)
  • 43:28 人力资源规划(四)
  • 36:49 人力资源规划(五)
  • 35:52 人力资源规划(六)
  • 40:9 人力资源规划(七)
  • 48:10 人力资源规划(八)
  • 47:10 绩效管理(上)
  • 39:11 绩效管理(中)
  • 44:53 绩效管理(下)
  • 51:46 劳动合同法(上)
  • 81:21 劳动合同法(下)
  • 35:19 招聘与配置(一)
  • 25:12 招聘与配置(二)
  • 46:55 招聘与配置(三)
  • 47:20 招聘与配置(四)
  • 51:0 招聘与配置(五)
  • 39:28 招聘与配置(六)
  • 29:35 招聘与配置(七)
  • 43:26 招聘与配置(八)
  • 43:48 培训与开发(一)
  • 27:57 培训与开发(二)
  • 37:4 培训与开发(三)
  • 40:18 培训与开发(四)
  • 34:35 培训与开发(五)